这事儿挺有意思的,最新那份世界游戏排行榜出炉了,每次看到这种榜单总让人忍不住想盘盘道。有些老面孔稳如泰山,有些新秀横空出世,还有些我们以为能打的居然掉队了。游戏圈就是这样,今天的神作明天可能就被扫进历史角落,但总有些东西能让我们心甘情愿熬夜爆肝。
真正的好游戏经得起时间考验,但排行榜永远在流动
老将们的黄昏与黎明
1.那个戴着红帽子的水管工依然在榜首附近徘徊,任天堂确实把平台跳跃玩成了传家宝。不过今年他的位置被某个开放世界续作挤下去两名,看来玩家对无缝地图的渴望还是战胜了童年情怀。
2.五年内发售的游戏占了榜单六成,三年前还被奉为神作的战术竞技类集体跳水。最惨的是某个曾经制霸网吧的吃鸡游戏,这次直接跌出前五十,外挂问题果然比任何更新都致命。
3.让人意外的是有款二十年前的老游戏突然杀回前二十,因为制作组突然放出个民间汉化补丁。这事告诉我们游戏寿命可能取决于还有多少人记得怎么打开它。
新王登基的代价
1.今年最大赢家是某科幻题材的沉浸式模拟游戏,制作组把神经接入技术(就是能让玩家闻到游戏里烤肉味的黑科技)玩出了花。不过售价也创纪录地突破了四位数,评论区都在调侃买完游戏得吃三个月泡面。
2.独立游戏区冒出个像素风怪物,开发者自称做了七年。玩法是把种田和机甲对战揉在一起,事实证明只要脑洞够大,再奇怪的设定都有人买单。
3.最戏剧性的是某个大厂年货,宣发时吹成次世代革命,发售后因为优化太烂被刷到差评榜榜首。现在制作人每天在社交媒体上道歉,玩家们边骂边等骨折促销。
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
1.画质党这次遭遇滑铁卢,画面最精致的几款3A反而评分平平。有玩家吐槽说现在游戏都像装修过度的样板间,走进去半小时就审美疲劳。
2.叙事类游戏整体上扬,特别是某个能让玩家改变剧情走向的交互电影。有人打了二十周目就为看全所有结局,论坛里天天争论哪个选择才是真结局。
3.联机要素正在重新定义游戏价值。排行榜前十里有六个主打多人模式,连传统单机游戏都开始往里面塞合作关卡。或许我们终究还是需要和其他人类一起玩耍。
藏在数据褶皱里的秘密
1.女性向游戏市场份额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三,但榜单上依然看不见踪影。后来发现是因为她们都分散在不同作品里,有人统计恋爱模拟玩家同时安装的游戏数量是射击类玩家的三倍。
2.平台战争出现有趣转折,某个一直被唱衰的主机凭借独占游戏逆袭。而号称全平台制霸的硬件商这次栽了跟头,因为他们的云游戏服务延迟比蜗牛还慢。
3.最让人心酸的是某个倒闭工作室的遗作突然冲进前三十。玩家们自发组织起来给游戏刷分,评论区全是蜡烛图标。有时候排行榜不光是数据,还写着很多人的青春。
游戏榜单就像潮汐线,每次退去都会留下不同的贝壳。我们追逐排名又质疑标准,其实不过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。
明年这时候再来对照榜单,大概又会惊讶原来这一年我们玩了这么多,记住了这么少。
有些游戏注定成为里程碑,有些则像沙滩上的字迹,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每次点开排行榜都像拆盲盒。谁知道下一个让我们熬夜的游戏,现在正躺在哪个开发者的硬盘里呢。